欧美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快好爽射给我视频,中文字日产幕乱五区,jizzjizz国产精品久久

首頁 > 宏觀 >

向輝:古籍拍出千萬天價,為何它的價值那么高

2023-05-18 04:12:48 來源:古籍

2020年 7 月 7 日,兩冊明代寫本《永樂大典》在法國巴黎拍賣,一位華人女性以總價 812.8 萬歐 元(當時約合 6500 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購得此書,2022 年該書入藏杭州國家版本館。

這并不是古籍拍賣史上最昂貴的拍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18 年 6 月,宋刻本《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jié)》以 1.1 億元人民幣成交;2020 年 12 月,宋刻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信札冊》以 2.6 億元人民幣成交。市場上的古籍拍賣價格動輒百萬,甚至千萬,其中蘊藏的價值可想而知。

古籍是古代的典籍,在當代市場上受到追捧的一般都具有“稀、奇、古、怪”的特點。

《永樂大典》

稀,就是存世沒有幾部,比如《永樂大典》獨有一部,每一零冊都是獨一無二的;奇,就是有特色,有傳奇故事,就像王安石有故事,他的書也有故事;古,就是抄寫、刊刻的時間久遠,刻本追宋元,抄本追唐宋;怪,就是不怎么常見,內(nèi)容和形制讓人贊嘆。

就學術而言,對每一部古籍在各個時期、各個地域、各個刊刻機構(gòu)編刊的情形進行科學的調(diào)查和研究,對古籍的編寫、刻印、流傳、保存的情況予以揭示,對古籍的載體、形制、文本內(nèi)容予以考察,對古籍的制作工藝、生產(chǎn)要素、保存保護加以研究,對古籍進行調(diào)查、收集、歸類、整理、???,這些構(gòu)成了古籍版本學的主要內(nèi)容,其目的就在于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文化自信提供豐厚且堅實的精神資源。

文化傳承的版本學

版本,在特定語境中一般指書籍,特別是雕版刷印書籍的不同本子,因此也可以用“板本”一詞,如宋代葉夢得《石林燕語》:“世既一以板本為正,而藏本日亡,其訛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

研究藏書書目及古籍刊印源流的學問在近代被稱為版本之學。從葉夢得的書中我們還可獲知,唐代以來雕版刷印的書籍被稱為“版本”或“刻本”,與謄抄、手寫的“寫本”或“抄本”相對應。宋代雕版書籍進入黃金時代后,人們對于刻印之書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

這一時期,版本的相關概念也逐漸清晰起來,很多今人使用的詞匯都是那個時代的學者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

《石林燕語》十卷,明正德元年(1506)楊武刻本, 江蘇省常熟市博物館藏

版本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是文化發(fā)展繁榮的結(jié)果,書籍作為一種集合和承載信息的物品,從撰述的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到生產(chǎn)的制作環(huán)節(jié),從市場的流通環(huán)節(jié)到遞藏的傳承環(huán)節(jié),具體的人對其所見、所持的書都可能帶來直接或者間接的改變,書籍具備人與事、時與勢、地與世的歷史屬性的同時,也就有了我們所見的諸多差異性和多樣性,自然產(chǎn)生了版本區(qū)分、鑒別和考訂的必要。

比如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卷十八第 307 條中對活字印刷術的記載:“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馮道)始印《五經(jīng)》,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

這段話看起來平淡無奇,作為我國活字印刷術在宋代已經(jīng)發(fā)明的史料證據(jù)毫無問題,但版本目錄學家、科技史家胡道靜告訴我們,《夢溪筆談》中有“畢昇”和“畢升”兩人,畢升是搞煉金術的鍛造工,畢昇是發(fā)明活字的印刷工人,如果將兩人混為一人,或者以為北宋發(fā)明的活字是鉛字,就會誤把鉛活字的歷史開端從明代中期(16世紀初)提前到北宋,或者以為是冶金工人發(fā)明了膠泥活字(胡道靜《夢溪筆談補正稿》)。

由此可見,版本之學對于學術而言并非可有可無。

版本學的歷史發(fā)展

版本的發(fā)展推動了相關概念及知識的發(fā)展,盡管作為書籍概念的版本在宋代才正式得以確認,但中華大地上很早就有了版本的實踐,版本學作為一門學問自書籍世界形成之時就已經(jīng)被學者們自覺不自覺地使用,實事求是、去偽存真、旁搜冥索、廣羅異本、見多識廣、鉤深致遠、追根溯源、探賾索隱的版本??敝畬W基本原則更是從寫本時代就已經(jīng)在具體工作中逐步形成了。

《武溪集》二十一卷,明成化九年(1473)蘇 韡等刻本,黃丕烈跋,國家圖書館藏

比如漢代劉向等人主持的大規(guī)模國家藏書整理工程,不惜重金,齊備眾本,在此基礎上校訂異同、補訂訛脫、評定優(yōu)劣,對當時所見的諸多文獻進行了系統(tǒng)整理,完成了大量歷史文獻典籍的勘定工作,形成了一部對國家藏書進行整體介紹與揭示的《別錄》。

之后,其子劉歆又做了分類的編排工作,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目錄學專著《七略》,班固因《七略》撰成《漢書·藝文志》,確立了藏書目錄的典范。后世的目錄編制,不論是國家藏書,還是私人收藏,皆以此為源頭和范例,流略之學成為了版本目錄學的早期樣式。

《漢書·藝文志》

在版本學進入現(xiàn)代學術之林以前,書目、目錄、藝文志、藏書志、提要、書志等大量著作已經(jīng)構(gòu)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學術領域,知識階層中的藏書家、??奔?、書肆從業(yè)者、書庫管理者、文獻整理者、出版者等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留下了豐富的版本目錄學

文獻,中國書籍史也隨之變得更加精彩紛呈。其中,宋元版刻留下來的多為精品,每一種每一部都有其獨特的價值,數(shù)量龐大的明代和清代刻本則是我們開展學術工作的基礎,僅《中國古籍總目》著錄的明刻本總量就已經(jīng)超乎想象,其中永樂刻本有100 余部,正德刻本有 600 余部,嘉靖本有 3100 部,萬歷刻本多達 6000 多部。

《中國古籍總目》

如果我們想要進一步了解宋元及以前的歷史文化,就要進行版本的調(diào)查、校勘、考察、鑒別等,而這項工作更多的是圍繞明清以來刊刻并留存下來的古籍善本展開的。

實際上,書籍世界的景觀在明代呈現(xiàn)出了新的歷史特征,不論是對當代人著作的刊刻、對前代書籍的覆刻再版,還是對前人著作的整理編定,中國書籍史都進入了另一個黃金時代。

古籍工作對古籍版本學的貢獻

隨著近代以來越來越多古籍成為公藏機構(gòu)的珍藏,從 20 世紀 50 年代開始,古籍版本學在圖書館和高校中得到了有序發(fā)展。從 20 世紀 70 年代起,全國古籍工作者全體動員,集全國之力完成了新中國古籍版本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中國古籍善本書目》。

圖書館與古籍的關系可以說密不可分,大眾查閱珍貴古籍多依靠圖書館藏書。在圖書館學家杜定友看來,中國傳統(tǒng)的圖書館學問的精華就在于目錄和版本,“現(xiàn)在研究圖書館學的人,正宜切實研究,以期保存國粹。其余我國固有的校讎學、目錄學、提要學等等,都于世界學術上有極大之貢獻”(《杜定友圖書館學論文選集》)。

因此,作為一門現(xiàn)代學術的圖書館學要發(fā)展起來也必須繼承這種優(yōu)良的傳統(tǒng)。

古籍修復

可以說,沒有現(xiàn)代圖書館就沒有現(xiàn)代的古籍版本學,古籍版本在當代的發(fā)展正是在化私為公的圖書館建設中不斷推進的。

國家以公共的力量推動著古籍的保護和文化的傳承,圖書館從業(yè)人員以職業(yè)的方式參與古籍的保護,研究者才有了自由閱覽和利用傳統(tǒng)文化典籍的機會。確保安全的相對集中、對公眾的公開、創(chuàng)造性的傳承,均是新時代古籍工作的特點。

因此,圖書館的古籍工作是圍繞古籍的保存保護和文化傳承展開的,具有現(xiàn)代學科意義的版本學也由此得以完善并發(fā)展起來。

古籍修復

古籍版本之學的特點之一是在具體的古籍工作實踐中推進,有志于成為古籍版本學者的后來者必須浸淫古代書業(yè)史,才能懂得古籍的藝術之美;必須研究古代書籍文化,才能對其價值進行合理的評估;必須了解當代學術文化,才能為公眾提供可靠的信息;更重要的或許是能耐得住寂寞,堅守住初心。

畢竟大部分古籍和古籍人都不在商業(yè)的聚光燈下,不在信息的前臺,而是常年待在冷冷清清的善本書庫、修復室、辦公室、閱覽室,在各級各類圖書館、博物館中守護大量的古籍,做大量枯燥乏味的幕后工作,一代又一代地默默奉獻。

沈燮元,版本目錄學家,江蘇南京圖書館研究館員

總之,古籍版本學是中國版本學的主干,是現(xiàn)代圖書館學術發(fā)展的成果。在現(xiàn)代學術話語的范疇中,版本與目錄往往并稱,即談目錄離不開版本,談版本必由目錄。

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先民們的智慧創(chuàng)造,傳承和弘揚這一文化是大眾參與的歷史進程。就古籍而言,文化、人民、事業(yè)、書籍構(gòu)成了其核心內(nèi)容,具體的人在做具體的事中產(chǎn)生了具體的書,經(jīng)歷史的選擇成為了我們寶貴的文化和記憶遺產(chǎn),古籍的保護就是在這一具體實踐中不斷展開的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程。

作為古籍保護的一項重要學術活動的古籍版本學在新的歷史時期已經(jīng)迎來了事業(yè)發(fā)展的春天。《詩》云:“眾為魚矣,實維豐年?!惫偶姹緦W也是如此。

作者單位:中國國家圖書館

關鍵詞

最近更新